
《山居秋暝》王维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王维《山居秋暝》是首山水名篇,于诗文中蕴涵画意,达致“诗中有画”之境。
诗以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”为起始。“空山”二字点出此处空旷而远离尘世烦嚣。“新雨”二字,点出山雨初霁,万物为之一新。“晚来秋”写明傍晚的天气如初秋一般,空气清新。给人暮色苍茫,云霭灰朦,景致灵秀清冷之感。描绘了一幅山近黄昏,景似冷秋的黄昏山景图。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指天色已暝,却有皓月当空;山中有青松如盖,冷冽清泉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,点染出一幅幽清明净的自然山林景致。结构出月清水秀的夜间松林图。
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”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笑语喧哗,那是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闹着归来;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,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。刻画的是晨早间,竹林水边安静而充满动感的纯朴山居图。
诗人在这短短四联中,以灰白色彩,水墨笔法绘出一座灵秀的空山;以青蓝之色,工笔勾勒出明月松林的清泉流石图画;跟着用浓青黛绿,细致笔触,画出叶荫浣女,荷露渔舟。再衬以红莲舟柞挥洒出亮丽的水乡竹影、人踪渔隐,一幅充满村野乐趣的居乐图。
这便是这首诗中,构字成图,以文代画的成效。 (479 word)
王维《山居秋暝》中寄寓了诗人高洁的情怀,远离宦场黑暗的心志。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”一联中,诗人以空山、景新、气凉、暮霭,淡漠宁静的景致,暗衬自己淡然恬适的心境。
颔联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,用高悬皓月,松间筛光,清洌山泉,隐喻心灵高洁,有清流洗涤心胸的高远逸志。
颈联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”用翠竹青莲,衬托无忧无虑的浣女、水村渔乐安静纯朴生活,来强调山居野趣的欢乐。
尾联“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!”借用《楚辞·招隐士》中的:“王孙兮归来,山中兮不可久留!”以相反语调,说他觉得“山里”比“朝中”好,以可以洁净纯朴,闲暇自适,可以远离官场是非繁琐,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。
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。表面看来,这首诗只是模山范水,写景描人,实际上是借景寓情,以物芳明志洁;以人和望政通。同时,二者又互为补充,泉水、青松、翠竹、青莲,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。
明月:暗表心灵高洁。
松光:隐喻坚贞疏畅心胸。
清泉:象征明澈洁净。
翠竹:表示高风亮节。
青莲:暗含纯净恬淡君子。
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,最后说出这里是诗人理想境界,称心的世外桃源,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要留下来,不愿再回到官场中去了。(526 words)
王维《山》诗中借用了动中有静,静中寓动的手法,写出了富有禅意的诗篇。
首联“空山”二句,表面看来是一幅静态的山景图,但是,却蕴含了气候由晴转雨,空气由混浊转清新,时间由晨午转昏暮,气温由闷热转秋凉的改换。甚至,我们还可联想到云霭的变幻,光线的转移等等,所以,这里便是静中蕴动的手法运用。
颔联“明月”二句,乍看之下,也是松月图,和石泉图,但一个照字便引领了动态,一个流字便让人感到流水不断,甚至还给人视觉效果和音声与触感。松林在明月映照下,树影婆娑,叶映反光;而流水淙淙(/潺潺),水冷清澈,更是让人在静景之中,眼、耳、触感,受到立体的刺激。所以有了静中寓动的效果。
颈联“竹喧”句,表面上是动的,但实际上是因为竹林的静,所以少少声音,也似乎被放大了几十倍,变成是浣女们在林中喧哗喋聒不休;而莲动句,实际上是诗人处于冥思内观之境,直到近距离的莲花荷叶摇动,才抬头启眼,然后发现有渔舟下水。因此,是动中含静的写照。
尾联“随意”句,一个“歇” 字,好像是动态的景色,可是如果诗人不是悠闲空暇,又岂能观察到花的盛开与凋零,所以这里写的是诗人淡雅闲适的平静心灵。
而“王孙”可“留”里,似乎是诗人要采取行动留下来,可是别忘了,诗人此刻,就在山中,所以,事实上是“不走”。所以,这两句似动而实在上是不动,因此,是以动喻静。
诗人便是借用这种动静结合手法,写出自己要隐逸山林,不涉朝政的心态。(584 words)
王维向有诗佛之称,这首《山居秋暝》,于诗文中也似蕴涵着不少“禅意”。
首联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句, “空”字,便有“空可容人”,“空无一物”,“无阻无碍”的禅门境界。 而“新雨”二字,有洗涤凡尘,超然高远的意趣。“晚秋”二字,则有进入灰朦,静寂无色的禅思情状。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句,如在暗冥之中,照见灵台明净的境界;而清泉流石,像是醍醐灌顶,清洁心中块垒,让人进入琉璃境界,心灵通澈无碍。
“竹喧归浣女”句,颇有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声”的意味。似有,虽然是眼目所不见,但又确实存在,绝无可怀疑之处。好像在说真理便是如此,虽不见,但可闻,因可闻,而可信,故而如观见如来(/真理),得闻真谛。于是,心中有大欢喜的“觉悟” 心理状态。
“莲动下渔舟”,更有冥想安静,因外物的惊扰,而悠忽醒转,蓦然发现有渔舟下水的“禅静”氛围。
诗人在这短短四联中,借用了诗人所营造的语境、氛围,再利用意象,如空山、新雨、明月、清流、竹喧、莲动,来创造出很具禅味的诗句。这便是这首诗中,以禅入意的特色。 (440 word)